无花果:清真泛化了吗

 



前一段时间,一个戏曲界的朋友和我语聊,声称友好探讨,但矛头指向清真泛化问题。我不得不驳斥这一伪命题。

这两年,清真泛化的说法甚嚣尘上,真是应了那句话,谎言重复了一百遍就成了真理,人们真的以为清真泛化了,于是真的到了要严厉打击、从严治理的地步了。


伊斯兰教在中国传播了一千多年,但从未听说过清真泛化问题,即使是穆斯林人口一度达到五千万,占全国总人口的八分之一的民国时期,也没有搞出过什么清真泛化问题,反而是到了当今,伊斯兰教满目疮痍,苟延残喘的共和国时期,竟然出了清真泛化这么大的动静。

泛化一词,顾名思义,是某一现象出现广泛传播,乃至泛滥成灾的意思,然而我仔细环顾四周,乃至全国各地,却没有发现清真问题哪里泛滥了,哪里成灾了。恰恰相反,我得出的结论是清真问题非但没有泛化,反而是狭隘化,局限化,民族化了。

清真,本来是汉语中一个高洁而典雅的词汇,用来形容一种清净纯真的气节或境界,佛教道教都有使用,宋代词人周邦彦还自称清真居士。到了明代,清真一词逐渐为穆斯林所专用,用来形容与伊斯兰有关的一切事务。比如清真寺、清真教、清真食品。清代的刘智更以清净无染,真乃独一的解释为清真赋以新的含义,用来形容真主的属性。

到了近现代,清真一词仅限于场所或食品,如清真寺,清真餐,清真食堂,再没有出现过其他含义,仅此而已。

由清真一词含义的演变可以得知,现今意义上的清真,仅有两种含义,即清真寺、清真饮食。首先,清真寺不可能泛化。经过1958-1978年二十年浩劫之后,原有的近十万座清真寺陆续恢复的不足四万,近年来一些凋敝的清真寺又被拆迁或被关闭,有数据显示,不足两万五千座。以北京为例,原有上百座清真寺,现存不足七十座,著名的王府井清真寺、中南海清真寺、天桥清真寺,至今没有恢复。

那么,清真泛化一定是指的食品了,清真食品、清真食堂、清真厂家,是否泛化了呢?答案同样是否定的。实则,清真食品、清真食堂、清真厂家,也仅仅局限于穆斯林内部,并未向外传播,更谈不上泛化。穆斯林在吃饭的时候选择清真食品,在做饭的时候选择清真食材,这已经形成了一种高度的自觉,但这种选择仅限于穆斯林内部,而非穆群体,并没有自觉选择清真食品的意识,更不会主动摒弃清真食品之外的禁物。我不知道这泛化的说法从何而来?

清真食堂也是伴随着穆斯林的存在而存在,哪里有穆斯林,哪里就有清真食堂,没有穆斯林的地方,自然没有清真食堂,比如兰州,清真食堂随处可见,然而温州,在西北穆斯林没有移步江南之前,几乎见不到清真食堂。穆斯林自己吃清真食品,自己经营清真食堂,让穆斯林自己吃清真餐,这能算得上泛化吗?

你会说,穆斯林经营的清真食堂不是还对外营业吗?当然,清真食堂虽然卖清真食品,但绝不狭隘到只卖给穆斯林,他们也卖给非穆斯林。但他们卖给非穆斯林的原因有二,一是为了赚钱谋生,只有出卖看家本领,加工清真美食。二是穆斯林由于宗教操守的自觉性,只能经营清真餐厅,你不让他卖清真餐让他卖什么?比如去年我就被亲戚拉到一个工地上商量投资经营职工食堂,然而最终被工人们否定,原因是我作为穆斯林只能卖清真餐,而工人们不愿意吃清真餐,他们知道牛羊肉的成本更高,卖的饭更贵,他们更喜欢吃便宜点的猪肉盒饭,所以我不得不放弃眼前的宏利,之所以如此,很简单,宗教使然。

如果你说,穆斯林到处开清真餐馆,这就是泛化,第一,中国是大家的,既属于非穆斯林,也属于穆斯林,允许非穆开非清真餐馆,为何不允许穆斯林开清真餐馆?作为穆斯林,我们必须经营清真餐馆,如果不想让清真餐馆存在,除非你把穆斯林斩尽杀绝。

第二,穆斯林即使到各地开餐馆,所占比例也是凤毛麟角,在每个城市数万家各种餐馆之中,清真餐馆所占比例不足千分之一,这就构成了你心目中的泛化了吗?那你字典中的泛化二字,真的要改写了。

清真厂家,生产清真食品,也构不成清真泛化,清真厂家是为满足穆斯林的购买需要应运而生,它们是为了满足穆斯林群众的消费需要而存在,他们加工的产品是为穆斯林的饮食要求而设计的,但他们没有狭隘到只卖给穆斯林,难道就因为他们也卖给非穆斯林,就构成清真泛化了吗?又不是穆斯林逼着他们来买清真食品。比如前一段就有人发起抵制清真食品,拒绝伊利牛奶,拒绝兰州拉面,穆斯林并没有因此表示不悦。

如果说,清真食品只能在清真食堂、清真寺、清真超市里销售,请勿在公共场所销售。那么,我要问,这公共场所是你家的?还是十三亿中国人的?如果是你家自留地,我们保证不踏入半步,如果是十三亿中国人的,为啥要禁止穆斯林的进入?即使某个商场超市销售一部分清真食品,也绝对构不成泛化,如果一百只山羊之中出现了一只兔子,请问兔子在羊群中泛化了吗?

接下来,说一说清真标志的问题。为了打击莫须有的泛化,有关部门粗暴的拆毁、撕毁、涂抹更换了全国各地清真寺、清真餐馆、清真食品上的阿拉伯语标志。之所以要消灭阿拉伯语标志,第一个罪名是反清真泛化,第二个罪名是反阿拉伯化。而不幸的是,阿拉伯语躺着中枪,第一,它涉嫌成为清真食品的典型标志,所以要打击;第二,反阿拉伯化,阿拉伯语作为阿拉伯化的最外化的标志,肯定首当其冲,它跳进黄河也洗不清,自然而然成了第一个被打击的对象。

阿拉伯语的清真标志,真的到了泛化到非打击不可的地步了吗?一般来说,阿拉伯语标志往往与汉语的清真二字捆绑出现在清真餐馆或者清真食品之上,如果清真二字构不成泛化,那么同样,阿拉伯语的清真字样同样构不成泛化。正如清真餐馆均为穆斯林经营,清真二字只出现在穆斯林食品上一样,阿拉伯语也同样只出现在上述场合。因为只有穆斯林对阿拉伯语的清真标志喜闻乐见,对非穆群体不起任何作用。

穆斯林之所以喜欢用阿拉伯语,一是宗教原因,正如佛教徒喜欢摆佛像,基督徒喜欢摆十字架一样,禁止崇拜偶像的穆斯林只有把阿拉伯语作为装饰,久而久之形成根深蒂固的习惯,从他们的门楣上到他们家的客厅,从他们的餐馆到他们的餐盒,都喜欢用阿拉伯语。再者,由于阿拉伯语为全球穆斯林通用,即使外国穆斯林不认识汉字,但只要看见阿拉伯语就一目了然,于是阿拉伯语就成个全球各国穆斯林餐厅的标志。中国穆斯林一千多年来,没有因为使用阿拉伯语而闯祸,但却在当今犯了某些人的忌讳,非要下定决心涂抹一切带有阿拉伯语字样的东西。牛街聚宝斋等百年老店,也都因此遭殃,拆掉了阿拉伯语匾额,换上了不伦不类的英文字母。一时之间,全国各地被折腾得乌烟瘴气,大有不灭阿语誓不罢休的局面。

在有关人员的纵容下,一个个穆黑组成的纠察队,就像扶清灭洋的义和拳和红灯照,四处狂吠,指哪拆哪,他们像发现腐尸的鬣狗一样,一旦发现某地还残存有阿拉伯语字样,就兴奋得像打了鸡血一样开始围殴、举报,接下来就会有拆迁队、挖掘机、气势汹汹的开了进来。百年之前,他们在清廷的纵容之下,烧教堂,杀教徒,最终引来八国联军,庚子赔款,以及十多年后清廷的彻底崩塌。今天,又是大敌当头,贸易战如火如荼的时候,他们还在狗仗人势,把矛头指向无辜的穆斯林群体。

其实,铲除阿拉伯语标志,并不有损伊斯兰教教义,因为使用阿拉伯语并不是宗教功课,没有了阿拉伯语,汉字清真也同样能表达,只不过不利于外籍穆斯林识别而已,但我们可以向外籍穆斯林解释,反正现在全世界人都知道了,中国到处都在拆毁清真寺的圆顶,铲除阿拉伯语标志,禁止男人留胡须,禁止女人戴头巾,禁止大学生信教,禁止未成年人进清真寺。相信在发达的网络时代,这些事情一定能够得到全世界各国人民的了解。

综上所述,清真二字以及与其配套出现的阿拉伯语标志并没有泛化,而是仅仅局限在穆斯林内部而已,局限在穆斯林自己经营的餐馆,穆斯林自己加工的食品之上。非但如此,非穆斯林绝不使用清真二字,一种仅仅在宗教内部传播的东西,怎么着就泛化了呢?也许有人会说,清真虽然被你们自己使用,但你们的清真餐馆出现在街头巷尾,你们的食品出现在各种场合了,这就是一种泛化。对待这种人,我只想问他,你妈为啥不把你关在家里?你跑出去走在街上,这不是一种泛化吗?

前面我已经说了,第一,公共场所为非穆和穆斯林共有,你不想让穆斯林出现,除非把穆斯林消灭掉。第二,即使穆斯林的餐厅和食品出现在公共场合,所占比例也不足百分之一,根本构不成所谓的泛化。天津某执法部分闯入穆斯林聚集区,要铲除穆斯林餐馆匾额上的阿拉伯语,理由是清真泛化。对方喝问:我们把清真标志书写在我们自己家门头上,这怎么就泛化了呢?

清真二字,以及配套使用的阿拉伯语标志,仅仅局限在穆斯林内部使用,绝没有传播到其他地方,非穆斯林群体并没有人把他们的餐馆和食品冠以清真二字。正像开篇所言,清真二字仅仅局限在伊斯兰教内部,或者有清真饮食的穆斯林后裔内部,并无一点向外泛滥的现象,所谓清真泛化,完全是欲加之罪何患无辞。

对了,还有一点,他们说高校里有清真食堂,飞机上有清真食品。很简单,高校里只要有穆斯林学生,总要选择清真餐,那么开设清真食堂是天经地义的事情,如果这高校里全是非穆,恐怕你让他们开,他们也不开。飞机上同样如此,为了满足穆斯林乘客的用餐,有时候会提供清真餐可供选择。当然,有时候只有清真餐,这时候你可以向航空公司提议,加上非清真餐不就可以了吗?正像很多情况下,穆斯林在飞机上没有选择,人家没有清真餐,穆斯林只有饿肚子。

高校里、飞机上、机关单位里出现清真餐都不是什么泛化,只能说明这个多元的国家里有穆斯林群体的存在,但他们的存在是一种自然的生态,构不成所谓的泛化,你应该学会接纳,而不是充满敌意的给他们扣上泛化的罪名。他们区区两千万人,分布在非穆的海洋里,像大海里的一叶孤舟,怎么就构成你们危言耸听的泛化了呢?

当然,穆斯林内部有一些人,为了标榜自己的虔诚,或者为了制造商业噱头,一度搞出了清真水、清真纸等东西,但这也仅限于穆斯林内部,他们这样做是由于无知所致,但这种行为也只是为了在穆斯林群体里打开销路。对宗教的长期禁锢,导致信教群众无法正确把握教义,需要纠正即可。根本不至于给他们扣上清真泛化的罪名。

当然,你的辩解往往是没用的,因为他们是不讲理的。众所周知,基督徒贴在自己家门上的春联,也被迫撕掉,纵然春联上都是汉字也罢,也要换成歌颂当朝的汉字,甚至山东某菩萨像也因宗教中国化的借口而被强行换头,改装成孔夫子模样了,尽管菩萨早已中国化,变成了汉家女人的容貌,但这次也没有幸免被变性的灾难。

狼要吃羊的时候,总要找个理由不是?中国佛教协会前会长学诚法师发展了数十位博士皈依佛门,将一片荒芜的龙泉寺打造成精英群集的寺院,然而,他在五十岁之后,却在百忙之中勾引了尼姑,于是被引咎下台。为什么他不是在二十多岁精力旺盛的时候勾引尼姑呢?个中原因恐怕你懂得。刘强东在美国被仙人跳的梗我也不用多说了。

清真泛化是个伪命题,中国非但不存在清真泛化,由于伊斯兰教在中国的民族化,伊斯兰的饮食理念也被局限化、民族化、萎缩化,这一影响世人的文化现象被局限在极个别少数民族群体之中,无法向外传播,无法对外界构成任何有效的影响,它成为一种极为边缘的风俗习惯,逐渐萎缩在残留有清真饮食习惯的群体之中,他们只是穆斯林,或者是穆斯林后裔。

既然清真不存在泛化,那么干嘛要打击清真泛化?说到这里我想问问你,文革的时候,关闭清真寺,强迫穆斯林养猪的事情你知道不?关闭佛寺,强迫和尚尼姑还俗的事情你知道不?关闭教堂,强迫神父修女结婚的事情你知道不?斗死郭嘉竹席的事情你知道不?饿死三千万的事情你知道不?不知道的请补课,知道的就应该明白一个道理,在厉害锅,一切皆有可能。谁让你赶上了呢?你赶上文革,被耽误了整整一代人,上山下乡,错过高考,没有文化,不懂宗教,只会跳广场舞,你只有逆来顺受,没有选择。你赶上今朝,跟大家一起做中国梦,建厉害锅,你还没有选择。这就像那句话: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文革期间,某地穆斯林群众被聚集起来,有关领导煮了一大锅猪杂碎,强迫大家一人一碗喝下去,人们不得不喝,但很多人喝了一口就吐了,他们吐出杂碎,嘴里骂骂咧咧:这真是杂碎啊!

但,即使那个年景,不是都过去了吗?清真寺被全部关闭,穆斯林全部不准信教,但不是都重新开放了吗?现在到处拆毁大圆顶,强迫涂抹阿拉伯语,过几年人一死,不是又得重新出现吗?这不是穷折腾吗?谁说不是呢?打击清真泛化,就像得了强迫症,恨不得消灭天下所有阿拉伯文,甚至波斯文、乌尔都文、维吾尔文都难以幸免。正如文革的时候批斗和尚,连秃子也会受到株连。你也许会说,这样的折腾有意义吗?就算阿拉伯语暂时消失了,但只要阿拉伯人没死绝,早晚还会传进来的呀!就算阿拉伯圆顶被拆毁了,但只要穆斯林没死绝,将来还是要重建的呀!但,没意义归没意义,但人家要折腾,你又能怎么样?

个人穷折腾,祸害一个家庭。从政者穷折腾,祸害一个国家。昔日楚灵王,喜欢细腰女,于是举国上下,女子全部束腰,一个个勒得像马蜂一样。南唐后主李煜,喜欢小脚女人,天下女子一发不可收拾开始缠足,把一双天足硬生生裹成畸形的三寸金莲,祸害中国一千年。但这李煜也没有得到什么好下场,被宋太宗囚禁在开封,当他的面搞他的皇妃,之后又把他毒死。

恶人总要遭报应的,这话一点不假,宋代徽宗皇帝也是个爱折腾的主,喜欢花石头,于是倾举国之力,责令大批打捞太湖湖底的奇石,浩浩荡荡通过运河弄到东京城,硬是要把一个平原城市打造成一个山城。结果江南百姓苦不堪言,最终花石纲被劫,水泊梁山造反,金兵南下,父子双双被俘,酿成靖康之耻。不要小看了宋徽宗,他可是个货真价实的博士生,精通书法绘画,才华横溢,讲话不拿稿子也不会读错字。然并卵的是,因为自己的穷折腾,贵为天子仍然要沦为阶下囚,离开了富丽堂皇的汴京,来到了白雪茫茫的黑龙江,据说最后被人拿铁钎子从肛门穿进去做了人肉串烤肉炼油了,这下场真还不如猪杂碎。

 

二〇一九年五月二十六日


评论

发表评论

热门博文

无花果:放弃幻想

无花果:扭曲的公知

全球穆斯林为徐州锁链女呼吁书(中英阿)

《最后的蛮荒》新书首发式昨日在马举行

无花果:石刑不属于伊斯兰教

无花果:洋葱头惹了谁

无花果:做最坏的打算